波波是什么

  • BOBO是什么意思啊?

    BOBO,这个词念“布波”,“布”是布尔乔亚(bourgeois)的“布”,“波”是波希米亚(Bohemia)的“波”。“布波”是走在城市最前端的生活方式,已经刷新了前段时间风靡一时的“小资”。
    布尔乔亚比较清楚,是资产阶级,波西米亚本来是西欧的地名,后来变成以当地人为代表的风格。不用去查地理书,大家都是读着三毛长大的,据说她就有显著的波西米亚风格。
    看时装发布会,一说是波西米亚风,最典型就是三毛有可能穿的那种衣服———厚重的呢料长裙,带流苏的牛仔裤,颜色和样式都极尽古怪之能事的鞋子,那是一种漫不经心的,拿自己不当事的,有点沧桑有点朴拙的味道。
    把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两个词勾兑一下,就是新名词“布波”了,想像一下,一个有点物质基础的人,又可以像三毛那样洒脱地生活,精神与物质文明都高度发达。“布波”,比“小资”走远了一步。
    一个很好的专栏作者,有相当大的自由,他告别了都市植物状态,不指望在某一个地方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个人还原成了一个动物,在大地上四处晃荡,去年遇到他之前他在西藏呆了一年,今年可能已经去了河南。在南方的报纸上我们能够看到他的专栏,他自己说偶尔还打打零工,收入比一般工薪阶层要好。
    一对画家夫妻,辞去了城市里的工作,在深山中结庐隐居。他们使人看到另一种漂泊,告别熟稔的都市生活,让心灵在自然中晃晃悠悠,随波逐流,不是不得已,没有目的性,就是享受生命本身的乐趣,而不是把它当成惟一的金币,要做最合算的投资。
    和“小资”一样,“布波”的出现并不突然,有着时代风格的延续性。前两年时尚类杂志提倡简单生活,可惜过于寡淡,欲望的都市人心向往之,却不能至;后来变成如火如荼的“小资”,这物质生活和白领们一见钟情、一拍即合,但终究嫌它浮躁,还有点“事儿事儿”的。
    好了,现在“布波”来了,实在的是里子,高雅的是表面,符合人们的内心愿望,说出去冠冕堂皇。可是天上哪有免费的馅儿饼?并不是一个词发明了大家就能集体进入幸福生活,估计做一个真正的BOBO族这种两全其美的好事,还会像驴子眼前的萝卜那样吊上好一阵子。

  • 什么是BOBO?

    追本溯源BOBO族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刚刚弄懂了什么是小资,最近忽而听说小资已经落伍了,现在流行的是BOBO。什么是“BOBO族”?
    BoBos这一新生词,是《纽约时报》资深记者戴维·布鲁克斯在其大作《天堂里的Bobo族——新社会精英的崛起》(BoBos in Paradise)中首度提出,由Bourgeois(布尔乔亚)及Bohemian (波西米亚)两词合并而成。意思是指既赞成资本主义的布尔乔亚,又崇尚自由与解放的波西米亚;既拥有高学历、丰厚收入又讲究生活品位、注重心灵成长的一族。
    BoBo族的生活宣言是:追求自由,挑战自我,实现心灵满足。一个纯粹的bobo族,既懂得享受生活,却不铺张奢靡;既特立独行,又不标榜另类;他事业有成,却不追名逐利,只试图在生活品质和灵魂自由中寻求到最为超然飘逸的态度。
    Bobo族的七个典型特征是:
    1、金钱用在适当的地方
    2、追求小而完美
    3、多机能性及耐久性
    4、不必要的过剩物质
    5、品味
    6、选择企业经营理念
    7、街头消闲。
    当然,和“小资”一样,“波波”的出现并不突然,有着时代风格的延续性。“小资”的物质生活和白领们一见钟情、一拍即合,但终究嫌它浮躁,还有点装腔作势的。好了,现在“波波”来了,实在的是里子,高雅的是表面,符合人们的内心愿望,说出去还冠冕堂皇。不过讲归讲,对于新兴的BOBO族,大家恐怕也要先消化一阵子吧!
    也许很多人现在会自问:我算不算是BOBO族?
    其实,不管是BOBO,还是小资,都不过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取舍,肯定不会是模式化的选择。今天你是小资,没准晚上就是BOBO了,而晚上是BOBO,没准早上却是小市民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谁是什么角色,是小资能概括,还是BOBO?
    重要的是,只要我们与众不同,快乐自由就好.
    嬉皮与雅痞的双重展现
    ——BOBO档案
    回溯历史,18世纪崛起的布尔乔亚,是一群自力更生、经商致富的新兴中产阶层。在上流社会,他们重新建立一套生活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有别于传统地主,同时也将他们从普罗大众拉开距离。
    到了19世纪,许多作家与艺术家反对布尔乔亚式的物质主义与金钱至上,开始通过个人创作与生活方式,实践波希米亚式的浪漫生活观,并且公然批判布尔乔亚的虚矫与平庸,例如法国作家福楼拜和左拉等,都是个中代表。此后,这两种阶层的对立,在不同的时代环境里以不尽相同的形式持续延烧。例如,在50年代的Beats,或是6、70年代的嬉皮,都是某种波希米亚的延续。
    到了密特朗执政时代的法国,两种阶层其实已经有了若干程度的“融合”——“吃鱼子酱的左派人士(Gauche caviar)”这个看来矛盾的标签,就是这么来的。
    廿世纪末,科技巨轮的快速运转,在全世界创造了一批批新兴中产阶层——布波族,他们既具布尔乔亚赚钱的本事及鉴赏的能力,又有波希米亚对艺术与自然的热爱。法国人认为,他们显然是Gauche caviar的接班人,然而他们没有后者那么政治却更加的物质主义。
    说到布波族的富有(想想比尔盖兹,他是最佳典型),其实他们不像以前的布尔乔亚,只穿具有身分地位象征的服饰,即使没有很多钱花的时候,他们也会用最简约的方式,度一个Cheap &chic的异国假期(所谓5五块钱有5块钱的玩法,而且还玩得很高贵!)。因为,布波族拥有钱买不到的东西,那就是自由与品味。
    BOBO具有双重人格,在表现波西米亚人的一面时,他们选择了极端、自由、特立独行的作风;而作为中产阶级布尔乔亚的一面时,他们也能够享受职场上的权力与成功。
    从BOBO族中产生一批新的菁英,他们都出生于欧洲生育的高峰年代,成长于舒适惬意的时代:当时他们父亲的薪水每年固定微幅递增,母亲每天细心的操持家务。虽然算不上富有,但是父母所给予的教诲多是“明天会更好”这类对未来抱持信心的态度。但BOBO族中的菁英颇为排斥在她们之前就存在的菁英们,前一代的菁英对于高等教育抱持“必不可少”的态度,因为那代表有利于成长和装备自己的知识,但BOBO之间不必打探对方的出身,更不需要文凭相认,因为他们往往更满足于交换野营的体验和感受。
    工作中,他们渴望成功:即便他们对此矢口否认,但职位、级别和各种晋升机会已不啻?许多勺能让人陶醉的甜甜蜜糖。但经济衰退和失业率居高不下那些年的阴暗记忆在他们脑中时时作祟,所以作为过来人说BOBO清楚地知道没有任何东西是现在既得的。他们相信自己的嗅觉但决不滥用。即使是他们自己一手开创了新经济,也毫不回避地证实它并非一座人们曾经梦想源源不竭的金矿。说起网络,正是思维天马行空、做事却也脚踏实地的BOBO们的文化胜地。究其原因,直到今天,社会仍分裂为两个群体:一部分的人,严肃而认真,迷恋严格的秩序和道德;另一部分的人,无拘不羁,但富有创造性。这两类人,都因为过于脱离现实而无法实现他们的梦想。直到第一次,有一个社会阶层,布尔乔亚-波希米亚人,试图调和这两种趋势,于是“孕育”了一个满含承诺的婴儿:“网络”,一部分人的才干和另一部分人疯狂幻想与完美结合的果实。

  • 波波是什么东西

    乳房

  • BOBO是什么意思

    bobo族logo
    波波,译自BoBo,指的是那些拥有较高学历、收入丰厚、追求生活享受、崇尚自由解放、积极进取的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一类人。族,即某一群或某一类人。 BoBo族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应用写作中也常涉及。 BOBOS=BourgeoiS+Bohcmia Bourgeois是中产阶级的法语音译,Bohemia是古普赛人的聚集地,简而概之,BOBO族就是嬉皮士皮与雅皮士的综合体。他们性格奔放、我行我素,天马行空、他们所做的最伟大的创举就是成功地实践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既可以获得物质财富的成功积累,同时又能够保持精神的独立,自由和反抗。BOBO人视自己的工作为一种精神创造,他们是现代人的骄子,格调生活的象征。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